402's Dojo

海南游记

11-14

凌晨四点的北京乌漆麻黑的,我和妻相拥着,顶着初冬的寒风往院外走。远远地看见送机的司机师傅搓着手来回的踱步,看到我们之后快步走来接过行李,招呼我们上车。我们俩冻得缩成一团,一头钻进了车里。

这次去海南旅行,基本没做什么准备,轻装简行。飞机起飞的那一个刻,现实的一切都留在了原地,旅行于我而言重要的不是目的地,也不是风景,而是走出来,看得到自己。等飞机的时候和飞机上读了一章《中国通史》,又看了半部《白日梦想家》,基本没怎么睡。


出了机舱门,一股浓烈的海风夹带着咸味扑面而来,阳光透过廊桥的窗户洒在地上,心也跟着明亮了,有种久违的感觉。

我们抵达酒店时天气仍然很晴朗,妻在前台办理手续,我在大厅等。人很多,因为疫情的关系都是中国人。这两天有台风过境,风越来越大,男人女人们的外套和头发被吹起来,艰难的前行。


沿着海边的公路步行去吃饭,路两旁是高大的椰子树,枝叶被风吹得倒向一边,八爪鱼一样舞动着。一路上飘着小雨,雨滴很小,风一吹,像理发店里喷头发的喷雾,轻轻抚在脸上。午餐吃的各式海鲜,味道不错。

午饭过后人最容易犯困,加之旅途又劳累,回到酒店就疲倦的睡去了。醒来时风更大了,灰白相间、层层叠叠的云被吹得快速移动,仿佛置身于一副巨大的画轴。趁着雨还小,打算出去看看海。

到了海边,天色更加阴沉,海水映成了碧色,仿佛一大块上古时的美玉。由于台风的关系,风浪很大,偶尔一个大浪过来,海水漫过脚边,冰冰凉凉。沙滩的坡度比较大,退去时的海水不是一条齐齐的线,有的地方蔓延的远,画着个椭圆,手法像北京城里摊的煎饼。

雨越下越大,如烟一般弥漫开来,渐渐遮住了远方的山丘,一片雾蒙蒙的,笼罩在海天之上。风也逐渐肆虐起来,行人三三两两的往回走,只有一个中年男子在救生员的大木椅下,饶有兴致的欣赏雨景。远处三个女孩儿在沙滩上嬉闹着、欢笑着,似是开心到没注意这风雨。我和妻也一路说笑着往回走,雨伞不停的被吹翻,心情却很不错。

回来的路上去恒温泳池游了会儿泳,诺大的泳池只有我们两个,风从水面呼啸而过,只有保持全身都在水里才不觉得寒冷。从水中仰望树上散落下的雨水,整个世界一片静谧,渐渐无法呼吸。

回房间后洗了个澡,因为天气的原因在屋里吃了外卖。刚才回来时路过看 VR 电影的机器觉得很有意思,就又下楼体验了一次。

再回到房间已经9点多了,和妻并排靠在床上,她在电脑上看综艺,我读书。她很困便早睡了,我接过电脑看完了剩下半部《白日梦想家》,跟随着 Walter 的脚步,胸中的滞闷一点点释放殆尽,一股浓烈的情感喷薄而出。最喜欢的是 Sean 那句「If I like a moment, I mean, me, personally, I don’t like to have distraction of the camera. Just want to stay in it」。知道自己要什么,就知道该舍弃什么。

雨点劈劈啪啪的打在窗上,困意渐浓,心很静,今晚应该会睡个好觉。

11-15

第二天的行程是稍有些扫兴的。

昨天比较疲惫,早上起的很晚。一天都有雨,所以吃过早餐只好去了免税城,海南成为自贸港之后,这里也人声鼎沸,好多店都要排队进入,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焦急的等待。男人和女人买东西的区别大约就是:男人看见这家店的东西喜欢就买了,哪管是第一家还是最后一家,女人就要把所有的店都走遍,却都不满意,然后说不定又回到第一家去买,这也是普通人家精打细算的美德,并不是说不好,只是有些磨人的耐性罢了。经过四个小时的煎熬,总算有所收获,然而精神也已经在崩溃的边缘,随便点了些外卖,匆匆逃离了这里。


回到酒店心情渐渐平复,但是阴雨天总是恼人的,最好的对策是看书和发呆。出来旅行,不就是心安理得的消磨时间,思虑到这里,竟又觉得舒畅起来。拿了本书推门出去,斜靠在阳台的椅子上,静静地望着房前的泳池,慢慢融进了雨景里。

细细的雨点儿箭一样扎进平静的池水里,一个猛子下去,周边泛起微小的涟漪,涟漪扩散开来,和其他的涟漪互相干扰,轻轻碰撞出规则又神秘的图案。过一忽儿,一个个气泡冒了上来,像是刚倒入杯中的汽水儿,隐约还泛着丝丝的甜味儿。

把瞳孔放大,屏气凝神的看上一会儿,仿佛就静止了,眼睛里是一副规则奇妙的画片,有点像古器上绘制的漩涡纹,那时的人想必也是接过了大自然的画笔。雨越下越大,静止的水面又热闹了起来,窸窸窣窣的拍打声从树叶上飘进耳朵里,漩涡纹也不再规则,剧烈的冲突着,交织在了一起。


此时若是仔细地观察水的下层,细细体会,似乎有了些许「动亦定,静亦定」的感悟。方才水面平静时,水底在规律的运动,水面如今喧闹了,水底的规律恐怕也不受打扰,依旧是沿着原来的规律运动着。

转念又想,人世恒动,哪有一丝纯粹的宁静可言。譬如此刻坐在这里,外面的雨滴滴答答,不得静,大脑一刻不停的思索,体内的气不停的流动,亦不可为静。一日中少有的清明时,便是静。起床后或者入睡前,常觉脑子里乱乱的,不够清明;三餐后,人的消化器官在工作,胃里乱乱的,注意力似乎也被分去几分,不得清明;凡是人世间那些撩动心中涟漪的事,件件如昏昏欲睡的头脑、努力消化的脾胃,牵动着人的精神,不能振奋,不得清明。然进食和睡眠又是不可少的,故人世恒动,最难的就是一暇内心的宁静。

因而人的注意力不在此则在彼,当努力寻得三两件能全身心投入的事情,譬如写字、读书,也只有这时候才能全然的投入,才能全然的放松,如果没有这些时刻,怕是很难说自我,说存在过。


思绪能这样飘来飘去,不着边际又心安理得,实在也是件令人愉悦的事,一通胡思乱想后又读了几章书,不知不觉间消磨了一天。

11-16

亚龙湾这边有个热带天堂森林公园,早上坐车过来走走。

山不算高,尽是些弯弯曲曲的石头小路,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树木,挺惬意,倒没有什么特别。穿过树林,来到一条长长的索道前,索道上挤满了人,好似一条人形的长蛇,让人想起日本的浮世绘上,扭曲的样子。对面半山腰上散落着一些小房子,应该是山里的旅店,星星点点挂在丛林里,煞是别致。

终于捱过了索道,随着人流走到玻璃栈桥上,远方规矩的稻田和整齐的人家尽收眼底,算是此行最大的收获。

雨已经停了,只是天还是阴的。若是以往游玩遇到这种天气,定是有些遗憾。而立之前的那些年,特别追求经历和体验,想去世界各地都走一走,天上地下的东西都想尝试,还要完全和完美。近年来似是有了变化,开始觉得人的一生靠的是想象而不是体验。就像喜欢坐过山车的人,便也想去试试蹦极的快感;从几百米的高处一跃而下,又觉得太短,想知道跳伞的体验如何,进而又想着还有人进入了太空。人的欲望无止境,哪能都实现?

有些事物又只有经历的一霎那很快活,美好的东西总想一次次经历,这样不免穷尽一生也无休止。遇到一处心仪的景色,下雨的时候盼天晴,好去领略明媚风光,晴朗时又想着雨中是否别有一番韵味;看过了阳光明媚的上午,就想看看夕阳余晖下的美景,欣赏过了夕阳,又惦记起旭日东升时的壮丽。

经历和体验是必不可少的,他们是想象的种子,但也不必苛求。何况留在记忆里的也未必都是真实,还要靠想象去弥补。看过了彼地的朝阳,便也能想象出此地的,从影院出来轻闭双眼,便能想象到自己漂浮在太空中的场景,人生总要知足。


下午的日程终于轮到了向往已久的海滩。天气已经很晴朗,又有云,偶尔遮住一会儿太阳,不会被烤的太热,便可以在沙滩上多躺那么几十分钟,海风吹过身体,还有些凉。

台风刚过不久,沙滩上尽是贝壳。有长条的,有扇形的,有的破碎,有的整齐。却是一样的条纹,深浅几乎相同,细密而有致,仿佛精准的雕刻过,也有布满孔洞的小粒的珊瑚。不一会儿就能捡一把,在手里掂起来,沙啦沙啦作响。这么精致的东西,难怪史前的人们用它来做钱币,这么说来钱还真是从地上捡来的,能够这么轻松的赚钱,那时候生活的惬意轻松就可想而知了。

前日刚到海边的那种新鲜感渐渐消去了,取而代之的是全身心的投入到自然中,眼里满是天蓝海蓝,耳朵里听的是海声,脚下踏着浪花,再也提不起一丝精神去想其他的事情,这状态大概就是「未发之中」,又或「何思何虑」吧。在海边放空了一整个下午,回去吃了简简单单的一餐。


吃过晚饭和妻一起来海边再走走,这也算是例行的事情了,所以很默契。夜里的海更加神秘深邃,有点儿瘆人,就这样海边踱着步,偶尔一个大浪退去,在沙子上留下条纹状的痕迹,是浪的脚印。

海浪的大小有个规律,如果前一个浪比较大,即使你眼见着又一个高高的浪头打过来,也未必会蔓延到沙滩上来,总是要等前面的几个浪势头渐收,这时来一个大浪,保准蔓延到你的脚下,打湿你的短裤。

不远处的海岸相接处有个很大的物体,好奇便走近前去看。看起来是一段大树的残根,许是台风最激烈处连根拔起的,又被折断抛到这岸上来。上面还缠着一段粗白绳子,和些破布似的东西,最上面的部分酷似一个小人儿,有点像日本的晴天娃娃,随着海浪和海风的节奏有规律的动着,有些怕人。所以它究竟从哪里来,到底经历了什么,又不得而知了。

每当凝视着夜幕笼罩中的海面,总能想起《星际穿越》里面如山一般高的滔天巨浪,仿佛不远处看不清的海上,也有这样子的巨浪在接近着你,眨眼间到了面前,遮天蔽日,排山倒海,带走你和你身后沙滩上的一切。

11-17

今天早早就来了海边,这真是享受海边最好的时间。这时候的海潮很小,不像夜里那么汹涌,轻轻的如和你嬉戏一般,一次次的朝你冲过来,只有偶尔才到你的脚下,再偶尔才没过双脚。海水回流之后,沙子里还会存着些水,留下深色的沙地,继而快速的褪去,好像第二层海浪,又像是海浪的影子。

在海边漫步,可以选择更靠海的位置,这里的沙子很干净,很松软,每踩一脚都能陷得很深,被细沙包裹起来,很舒服。来回踱着,好似整个人都变矮了似的。远处的山也终于露出了庐山真面目,绵延着,起起伏伏,和想象的差不多。

太阳不像午后那般毒烈,但煜烤的多了,也会觉得很晒。这时若是一股清凉海浪拍打过来,整个身体都透过一阵沁人心脾的舒爽。随着海浪的退去,那舒爽也快速的消散,让人心里痒痒的,仿佛擦肩而过的漂亮姑娘,带着浅浅的微笑,轻声 say hi 之后便离你而去,只留下倩丽的背影。

经过一夜的冲刷,大量的贝壳、珊瑚、树枝被留在沙滩上,在海与岸之间形成一条鲜明的界限,这是捡贝壳最好的时间,不一会儿人变多了起来,海边的人或单独,或三五成群,时而低头细细分辨,时而站起歇歇腰,一副忙碌景象。这个时候,我便喜欢回到沙滩的躺椅上,放上 Leonard Cohen 的歌,闭上眼感受海风轻抚,这一刻,整个海洋、整个世界都是你的。

每当听到《哈雷路亚》这首歌,眼前便浮现出那个在苍茫大海上与大鱼搏斗的老人的背影。看着他熟练的控制着钓索;看着他脸压着烂鱼肉、匍匐着牢牢撑在船头;看着他强忍痛楚,使出全身的力气高高举起鱼叉。看着看着仿佛自己也成了那个老人,只身与贪婪的鲨鱼群搏斗,守护、挣扎、不愿放弃,最终一无所获。但愿今晚,或者总有一晚,我也能梦见狮子。

起身回去前再来海滩走走,浪依然不知疲倦的拍打着沙滩,看得时间长了,总会惊异于那似乎永恒的动力,起先觉得海浪忽大忽小,毫无头绪,渐渐的好像有了节奏和规律,似一首凄美的旋律,又好像被下了某种诅咒,永远孤独,又永不停息。


下午到亚特兰蒂斯基本就是玩儿了,中间花了两小时拍照,本来我是拒绝的,眼睛看过,耳朵听过,还要照片干嘛呢,但到拍的时候也是不亦乐乎,可能也算是人生体验的一部分吧,再想想老得不能动时,凭自己的差记性,能对着照片回忆过往也不错。

晚上看过场 show 后已经九点,白天只吃了早饭和下午茶,已经饿的得没了感觉,外卖点了一盘辣炒花蛤、手撕包菜和椰子鸡汤,真是人间美味。心满意足的上床睡觉。

11-18

最后一天,早起去了亚特兰蒂斯这边的海滩,海滩很窄,并不好看,好在有一片很大的半圆形滩涂延伸到海里,游人们都挤在这边照相,过去凑了凑热闹,沙子很细,很软。一边走一边回想这几天看吕思勉《中国通史》的第一章,是讲婚姻的发展的,极有意思。大意是:

– 起初的人类是群交的,男男女女在一起无所忌讳;– 生育的功能是女性所有,因而当时人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就是后世所知的母系氏族社会;– 再后来,男性在生产中的重要性越来越高,女性渐渐成为男性的附属,便产生了掠夺婚,人类也进入了父系氏族社会,契、稷这样的便成了商、周人共认的祖先,只是这时候都是以同姓共居的社会;– 周之后为了巩固广大疆域内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社会分工细化,父族同姓之外又有了母族、妻族,便有了九族的概念,体系渐繁,各族之间通婚;– 后来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氏族社会难以维持,姓渐渐流于可有可无的东西,买卖婚的出现,家庭也随之的出现,便与现代社会的组织结构极为接近了。– 又说人本就是群交的动物,古时男五十、女三十而婚,起初的婚姻是当人们无法独立支撑生活重担时,共同承担的解决方案。如此看来,今人把太多社会权利和义务与家庭绑定起来,人们早早就要结合在一起,又或者是因为现代人的生活担子从青春时就很重,只好早早开始婚姻,共同承受了。

思绪被一阵喧闹打断,又溜达一会儿就走了,人太多,来海边玩儿本就图个清静,又不是庙会。下午去亚特兰蒂斯的水世界又玩了一会儿,便动身去机场。


坐在回程的飞机,心还是不够宁静,却比前几日清爽了许多,又把前些日子的事细细回味了下,确信内心真得释然了。人活于世,不够谨慎就难免遇挫折,不遇挫折便不能成长,所以谨慎和勇敢要兼备,知道什么时候该克制,什么时候该尝试,这也许是成长最难的地方了吧。

离北京越来越近时,心里又忐忑起来,过了几日自由的、向往的的生活,最终还是要回到赖以生存的环境中去,社会的进步使得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运转越来越搞笑,似乎不再鼓励大部分人的思考,总有人来告诉你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主流,什么是道德,想看到广大的、全面的世界越来越困难,可是不思考又怎么算人,怎么算是自我意识?

尼采说:「白天我们不得不克制自己十次,夜晚我们又不得不和自己和解十次,具备许多道德固然好,只是命运过于沉重。」活在设计好的道德和秩序框架中的应该是温顺的家畜,不应该是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