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2's Dojo

哲学、思想、决定论与统计学

🤔 在西方哲学进入中国之后,一直有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中国是否也应该有自己的哲学体系?

  • 哲学是西方的舶来品,其实质是什么呢?思想,我们可以说中国的古代没有哲学,未来也可能没有,但是我们有思想,传承上下五千年的思想;
  • 那么,中国从古至今的思想为什么没有形成西方哲学这样的文化侵蚀力呢?一方面当然是清朝以来的思想断层,我们自己不努力,想的不够;另一方面则是西方哲学和东方思想从根本上的一个区别,也是人类近现代思想和古代思想的最大区别:决定论;
  • 单就西方世界来说,古代的社会思想是由神学、宗教占主导地位的,我们上文说的古代思想仅仅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附属品,所以是开放的,非决定论的、唯一导向的;
  • 因此古代西方是宗教决定论的。从牛顿-哥白尼经典物理时代开始,人类才开始走入了科学决定论时代,主导的思想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 在阅读《论语》、《传习录》这样的中国思想经典的时候,始终给我一个感觉是:似乎没有唯一的、强势观点输出出来,也很难梳理出类似西方哲学的中心脉络,更像是一盘散落的珍珠,只能慢慢的一句句的捡起来,而不能先记住中心思想,再通过中心思想去分析每个子观点;
  • 直到前几天看过《什么是真实》这本书,以及里面关于「物理学与社会科学」、量子力学的讨论,才发现也许是我从根源上的认识就发生了偏差:
  • 思想本不应是决定论的,不是像哲学这样的西方舶来品,给每个思想都冠以一个中心思想,而应是面面俱到的讨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里面并没有决定论的「银色子弹」,想通了某个「根本」,就能推导出整个世界;
  • 相反的,我们应该用统计学的方式去分析和发展思想,不是先有「仁义礼智信」,再有《论语》,而是我们从《论语》以及儒家经典中通过简单的统计就能发现这五个字出现的频率大于其他所有实体单词;
  • 有了上面的想法,也许我们应该重新考虑「建立中国的哲学体系」这件事,其根本的、决定论的出发点是否是有问题的,能不能换一种视角,像「不确定性定理」一样,开启一种全新的思想史、思想体系的分析方法。

评论